第一眼看到长达28米的《十面灵璧图》时,78岁的书画家、鉴赏家萧平被400多年前的明代长卷所震撼。1989年,《十面灵璧图》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露面,以121万美元成交,打破苏富比成立以来中国书画百万美元的成交纪录。这个秋天,“消失”多年的《
文章 12108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光辉闪耀的地位。它突破了唐代以后人物画主要以宗教好贵族生活为主的局限,描绘城市和市井小民生活场面,再现了12世纪超级大城市开封的风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丰碑。西方人赞誉《清明上河
文章 16140
《调鹦图页》 佚名 宋 绢本设色 23.4×24.2cm扇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物品,但在其成为消暑纳凉的日常用扇之前曾经也是彰显威仪的礼仪用扇。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扇面逐渐变成了一种艺术创作媒介与文化艺术的象征,其中所书所绘都可
文章 16176
周代,可以说是我国乐器发展的一个高潮。中国古人创作音乐使用的是“八音”,最早见于《周礼·春宫》,指的是由金、石、土、木、竹、丝、匏、革以材料为主,就是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乐器,被称为“八音”。这“八音”中的
文章 16138
《月中桂兔图》局部《月中桂兔图》的精妙在于用诗书画表达中秋主题。清代画家蒋溥所绘的《月中桂兔图》,纸本,设色,纵99.3厘米,横43.5厘米;中秋主题,画的是圆月、桂树、玉兔。圆月以墨笔绘就,冷月清辉,倾洒人间;桂树的干、枝、叶采用墨笔,其
文章 16247
洛神赋图(宋摹局部)顾恺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以曹植的《洛神赋》为创作原型,用绘画表现洛神凌波漫步而来和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情的作品;因“人神道殊” ,使彼此飘渺迷离的爱恋而不能得之,是中国美术史上首幅为文学作品而创作
文章 16151
“火绘”作为中国画的一种,兴盛于东汉宫廷,历经千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工艺的复杂性和现代技术的不断兴起,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而在西昌市却有这么一位“火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她以不懈的努力践行着自己的火绘丹青,她就是高崇秀。
文章 16158
观照历史中的“舞人”——品江东新书《舞人纪——绰约舞芳华》《舞人纪——绰约舞芳华》 江东 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0年5月出版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年伴随着中国舞蹈事业七十年的发展。七十年富于创造性的中国舞蹈缔造起中华民族舞蹈的艺术大厦,树立起
文章 16136
旧物重睹,倍感沧桑!昨在頭条偶见網友刊发他自藏的1976年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的老画冊《工農兵人物寫生》,十分激動,裡面选有我学生時期的一幅1974年在林县的水墨人物寫生:老农。這本畫冊印刷品和原作我均早已丟失,40多年后重睹旧物,生出无限的
文章 16145
七夕前夕,原创设计师党心宇为一对异国恋的情侣设计了一款把江南建筑与西班牙红墙融为一体的紫砂壶,取名“四海五壶”。他一直想要用创意改造传统手艺,“让传统的紫砂原料和传承下来的雕刻技艺,能与时代结合,与世界结合。”党心宇说。小小紫砂壶取名“四海
文章 16219
文章第一眼看到长达28米的《十面灵璧图》时,78岁的书画家、鉴赏家萧平被400多年前的明代长卷所震撼。1989年,《十面灵璧图》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露面,以121万美元成交,打破苏富比成立以来中国书画百万美元的成交纪录。这个秋天,“消失”多年的《
文章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光辉闪耀的地位。它突破了唐代以后人物画主要以宗教好贵族生活为主的局限,描绘城市和市井小民生活场面,再现了12世纪超级大城市开封的风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丰碑。西方人赞誉《清明上河
文章《调鹦图页》 佚名 宋 绢本设色 23.4×24.2cm扇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物品,但在其成为消暑纳凉的日常用扇之前曾经也是彰显威仪的礼仪用扇。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扇面逐渐变成了一种艺术创作媒介与文化艺术的象征,其中所书所绘都可
文章周代,可以说是我国乐器发展的一个高潮。中国古人创作音乐使用的是“八音”,最早见于《周礼·春宫》,指的是由金、石、土、木、竹、丝、匏、革以材料为主,就是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乐器,被称为“八音”。这“八音”中的
文章《月中桂兔图》局部《月中桂兔图》的精妙在于用诗书画表达中秋主题。清代画家蒋溥所绘的《月中桂兔图》,纸本,设色,纵99.3厘米,横43.5厘米;中秋主题,画的是圆月、桂树、玉兔。圆月以墨笔绘就,冷月清辉,倾洒人间;桂树的干、枝、叶采用墨笔,其
文章洛神赋图(宋摹局部)顾恺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以曹植的《洛神赋》为创作原型,用绘画表现洛神凌波漫步而来和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情的作品;因“人神道殊” ,使彼此飘渺迷离的爱恋而不能得之,是中国美术史上首幅为文学作品而创作
文章“火绘”作为中国画的一种,兴盛于东汉宫廷,历经千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工艺的复杂性和现代技术的不断兴起,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而在西昌市却有这么一位“火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她以不懈的努力践行着自己的火绘丹青,她就是高崇秀。
文章观照历史中的“舞人”——品江东新书《舞人纪——绰约舞芳华》《舞人纪——绰约舞芳华》 江东 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0年5月出版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年伴随着中国舞蹈事业七十年的发展。七十年富于创造性的中国舞蹈缔造起中华民族舞蹈的艺术大厦,树立起
文章旧物重睹,倍感沧桑!昨在頭条偶见網友刊发他自藏的1976年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的老画冊《工農兵人物寫生》,十分激動,裡面选有我学生時期的一幅1974年在林县的水墨人物寫生:老农。這本畫冊印刷品和原作我均早已丟失,40多年后重睹旧物,生出无限的
文章七夕前夕,原创设计师党心宇为一对异国恋的情侣设计了一款把江南建筑与西班牙红墙融为一体的紫砂壶,取名“四海五壶”。他一直想要用创意改造传统手艺,“让传统的紫砂原料和传承下来的雕刻技艺,能与时代结合,与世界结合。”党心宇说。小小紫砂壶取名“四海